又到端午!端午节定为农历五月初五,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就有五月初五祭神的传统。“端”,就是“发端”,就是“初”的意思。“午”同“五”。“五月”也称为“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又称为“重五节”。“午”又是“正阳”,因此“端午”又称为“端阳”。至今我母亲仍把“端午”称为“端阳”。 按照流行的说法,端午节是民间自发形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是诗人,也是楚国贵族、高官,曾任外交兼内政部长。但是,端午节的习俗,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在诗歌文学上的成就,而是为了纪念屈原身为楚国贵族高官的政治言行。一个贵族高官因为政治言行而得到民众自发纪念并延续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屈原有了神的地位。 回顾历史,屈原所在的楚国曾是我祖上封国的保护国,又是最后灭我祖上封国的敌国。可以说,屈原的祖上和我的祖上有着直接的恩怨情仇。在楚国强盛时期,江淮、中原地区的弱小封国俱遭楚国吞并,各国贵族或被押解至楚国,或散处四方不知所终。战国后期,楚国衰败,连败于秦国。《史记》等历史文献记载秦国将领白起攻克楚国都城郢都(今荆州),用词为“拔郢”。“拔”,就是“连根拔起”。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连根拔起,可见手段之暴烈、残酷!楚国的这次惨败直接导致屈原投江自尽,楚国也从此一蹶不振直至亡国。顺便说一句,楚顷襄王败于白起之后的逃亡之地,正在我祖上封国之旁。 一种政治主张,可以使一国强盛兴旺,也可以使一国衰败灭亡,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也。秦胜楚败,其实并不是外交政策导致的不同结局,最根本的还是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竞争的结果。秦国征战西戎,只形成了强大的军事能力。而秦国真正的强大,则始于商鞅变法。鼓励生育、编制户口、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一系列政策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战争机器。东周列国一一为秦所败,均因各国制度无法和秦国匹敌。秦国“成也战争机器、亡也战争机器”。秦国统治阶层没有在统一六国后快速实现国家制度从战争机器向生产发展转型。汉袭秦制,却实现了国家制度转型,孔门儒学也在沉寂500年后成为国家管理学说,造就了强大的汉朝,甚至造就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基本条件。 对照今天社会、民众对官员的仇视、敌视、蔑视、藐视,我们的官员是否应该从端午节、从屈原、从历史中得到些什么教益和启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