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陆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
中国海陆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摘要: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陆一体化将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成为研究的核心领域和主体方向,红斑狼疮发病有关的因素有什么及时梳理中国海陆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对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意义。通过研究海陆一体化现有文献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海陆一体化的内涵研究、海陆一体化的实证分析、海陆产业关联研究、海陆污染一体化防控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发现,中国海陆一体化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加强;研究内容分散且以实证为主,研究不成系统;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陆一体化;“一带一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060-007 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编制海洋开发保护规划时就提出海陆一体化的原则,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发展实践,随着“十二五”规划提出海陆统筹的海洋战略思想,国内学者开始逐渐意识到海陆一体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研究中存在重应用、轻理论的问题。随着党的十八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从偏重陆地走向海陆兼顾的“由陆及海―由海及陆―海陆统筹”的发展战略,尤其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海上丝绸一带(陆上)一路(海上)”,更充分显示中国进入海陆一体化加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会展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海陆一体化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制约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和沿海地区海陆一体化的发展。及时梳理海陆一体化的研究历程与现状,揭示研究动态与焦点,对于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海陆一体化、海洋文明建设等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本论文利用“CNKI中国知网”总库,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分别以“海陆一体化”、“海陆统筹” 、“海陆耦合”、“海陆联动”、“海陆互动”、“陆海统筹”、“陆海联动”等为主题,并匹配“精准”进行搜索,经过初步筛选得到相关文献350篇,去除无效重复文献,朽木也可雕,得到有效文献322篇,仅占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文献的约1.5%,显然学界对海陆一体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利用文献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对海陆一体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文献的数量、核心研究单位,对中国海陆一体化主要涉及研究领域进行分析评述,探讨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特点。 一、海陆一体化的内涵研究 海陆一体化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编制海洋开发保护规划时提出的一个原则。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最早由韩忠南、栾维新提出,栾维新(1997)以辽宁省为例子,阐述通过发展临海产业实现海陆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关于海陆一体化的内涵,国内学者主要将其界定为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开发、海洋综合管理等的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战略等。 (一)海陆一体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 海洋产业与陆域产80岁时每周仍出3次门诊 中山一院最美医生刘焯霖业存在生态资源、技术基础、空间载体等差异,相互延伸、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必然形成海陆符合系统,导致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港口、临海产业、港口―腹地一体化、陆岛工程、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工程等的开发建设,协调海陆生态系统,进行海陆统一规划,将海陆资源开发、海洋与其他开发的开发联系起来,实现海陆一体化的开发。- (二)海陆一体化是海洋开发的原则 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坚持海陆一体化原则,这一原则是全国编制海洋开发保护规划时提出的,它同时也适用于海洋经老中医介绍的强肾食疗秘方济发展和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刘俊杰将海陆一体化定义为海洋开发战略的四大原则之一,包括海陆一体化渐次开发、适度超前快速开发、集约性开发和协调发展;都晓岩认为海洋产业布局应遵守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海陆一体化是海陆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模式 海陆一体化是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开发临港产业、实现海洋资源能源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开发,海陆一体化是发展战略。-厨房里竟藏着个“中药铺” ]通过引入二元经济理论,分析海洋陆域经济的二元经济特征,从“二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角度,研究海陆一体化问题。中国太平洋学会张海峰会长自2004年提出“海陆统筹兴海强国战略”以后,多次提出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实施海陆统筹战略-;从战略上消解海陆二分的现实,并且提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加上“海陆统筹”。 尤其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开发,需要注重发挥临海的地缘优势,实现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的海陆产业联动,实施海陆联动战略。 多数海洋产业是以陆地产业为支撑、与陆地产业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海陆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目前我国海陆产业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在扩展海陆间产业联系、延伸海陆产业链条基础上,形成海洋与陆地产业链条的一体化、实现海陆经济的联动发展,形成海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四)海陆一体化相关概念 海陆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海陆一体化更多的是指海陆经济一体化、海陆产业一体化,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角度,强调海陆系统通过统一规划、联动开发、综合管理,将二元海陆经济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海陆资源更有效配置。广义的海陆一体化包含的不仅仅是海陆经济,还包括海陆社会、文化、交通、管理等的统一与协调。因此,海陆一体化是指根据海、陆两个地理单元的内在联系,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的思想通过统一规划、联动开发、产业组接和综合管理,把海陆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海陆一体化与海陆统筹、海陆联动等概念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是在充分考虑海陆间目前关联性的基础上,强调海陆整体论,促进海陆协调发展。海陆统筹是在我国海陆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包含社会、经济、生态各个方面,内容上相当于广义的海陆一体化,但其是我国规划和开发海洋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思想,层次较高。海陆联动主要指海陆经济、产业的联动发展,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丰富、地域广阔、通达性强的特点,吸引陆地产业向海洋扩展,促进海陆产业关联,实现海陆整体开发。 二、海陆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关于某一特定区域如何进行海陆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以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系统论、协同论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全国和某一特定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 (一) 以中国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以中国作为一个整体为研究对象,随着近几年海洋经济活动的深入,我国各级政府,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向海洋扩展,逐渐形成海陆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沿海、内陆发展水平的差异,凸显了我国海陆二元结构的问题,而海陆产业间生产要素的相互流通、产业链的相互延伸等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征,使得我国亟须进行海陆一体化的建设及战略发展[ 21][ 28],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我国海陆一体化、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的测度。[ 30]通过对中国海陆经济关联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海洋经济的结构变动指数比陆域经济的大,需要构建海陆经济一体化实现陆海经济发展,而对于统筹机制则可以从决定机制、作用机制、调节机制三方面,协调和平衡海洋和陆地两大子系统,实施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三子系统间的协调统筹的战略模式。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生态环境、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陆一体化问题。[ 34] (二)以某几地作为研究对象 以某几地形成的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如针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提出海陆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尤其是海洋经济与环境资源系统的耦合问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海洋经济发展问题;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人口增加、城市化建设等矛盾导致的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实施海陆一体化,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39];山东半岛具备海、陆经济特色,属于海陆统筹的集成型经济区,将其打造成蓝色经济区,就能够实现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海陆一体化的耦合还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原则及举措;京津冀海陆兼备、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的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基于海陆统筹能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东北地区沿海―腹地的良性发展,需要研究沿海与内陆腹地的海陆产业的联动发展的驱动力与海陆产业链的构造。 (三)以某一个省作为研究对象 以一个省为研究单位研究海陆一体化问题,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缓慢、港口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港口带动力不强等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实施海陆一体化战略;为了促进江苏海洋产业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解决海洋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实现海陆一体化联动发展;运用SSM对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进行阶段性演进分析,发现实现辽宁省海洋产业高级化,必须加强海陆联动,尤其是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必须坚持同腹地进行海陆联动一体化发展[ 49],而基于有序度和协同演化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辽宁省海陆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在陆海统筹下能够实现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观察其时空演变特征,确定海洋主导产业、陆域主导产业、海岸带区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以及近岸海域污染的海陆一体化。[ 52] (四)以某一市作为研究对象 以一个市为研究单位研究海陆一体化问题,如大连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海陆矛盾较为突出,迫切需要研究海陆互动机理,处理好海陆一体化问题;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显著,但长期以来海陆经济战略各自独立发展,没有形成协调完整的战略体系,需要以海陆一体化集成的战略视角,古代闹洞房是婚前性教育_3,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53],实证研究发现天津市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度很高,协同发展状况属于良好耦合协调类型,未来海陆产业系统将步入极度耦合协调阶段,陆域产业系统能够继续带动海洋产业系统发展[ 54];上海市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思路探索,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明显,但从战略上需要实施海陆联动、协调发展。你觉得寻常疣传染吗 三、海陆产业的关联研究 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是构建海陆经济一体化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结构分析、贡献率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海洋产业与总体经济、陆地产业间的生态、技术、经济、社会等的关联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强调发挥沿海地区海洋与陆域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优势,实现海陆一体化战略。 (一)灰色关联分析 国内学者在计算关联度时,最为常用的是邓聚龙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通过此方法计算海洋产业与地区经济、陆域产业发展的相似或相异程度,衡量海洋产业与地区经济、陆地产业间的关联程度。 海洋产业与地区经济灰色关联分析。如吴以桥等(2010)在研究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化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江苏主要海洋产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提出通过实施海陆一体化开发实现江苏海洋产业持续发展、实现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常玉苗、成长春(2012)分析了江苏经济与陆地和海洋产业的关联效应,发现江苏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关联度远远低于陆地产业。 海陆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如宋薇(2002)分析了海陆产业子系统间的密切关联,并将海陆产业的生产、布局投影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将海陆产业之间的联系由理论转化为实践;董晓菲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东北海陆产业内部的关系,结合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驱动力,提出了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赵昕、王茂林(2009)认为海陆产业关联度的测算,对沿海地区产业调整、制定产业战略至关重要,以山东省为例,测算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灰色关联度,揭示了海陆产业的关联关系;卢宁(2009)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山东省海陆产业关联问题;殷克东等(2009)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初步定量分析了我国陆海经济关联效应,结果显示陆海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且海洋经济的结构变动指数比陆域经济的大;孙加韬(2011)在测试我国海陆产业灰色关联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侧重海陆一体化的基于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生态资源环境的海陆产业关联分析模型;严焰, 徐超(2012)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与产业链中海陆相关产业之间的实际关联度,以此提出加大海洋生物医药业的科研投入,实现海洋电力、海水利用产业与海洋相关产业的统筹发展。 (二)海陆耦合与耦合协调分析 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陆域沿海区域经济社会的支撑,而陆域产业的发展链条必须向海洋延伸,因此,必须实现沿海与内陆区域发展战略的耦合协调。海陆产业耦合协调研究是国内学者近年来研究海陆联动、海陆一体化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尤其是2010年以来,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高乐华、高强运用耦合模型,测度了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2000―2009年海洋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的时空协调度;盖美等运用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研究了我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系统耦合程度,发现我国沿海地区总体上处于拮抗型耦合期、上海耦合协调度最高等结论;刘伟光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系统的耦合动力、耦合机制和耦合方式;李健、滕欣构建了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海陆耦合协调模型,并实证分析了天津市2000―2010年海陆产业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发现天津市海陆产业系统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且协调度稳步提高。 (三)海陆相关分析 运用相关分析,分析海洋产业与经济增长、陆地产业之间的相关程度。宋薇(2002)以全国人均GDP与海洋产业增加值为样本,运用相关分析法测度了海洋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吴姗姗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海陆产业关系,并认为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动力;董晓菲(2008)以人均GDP和海洋产业产值分析1997―2004年东北地区腹地经济与海洋产业的相关系数及相关程度;董晓菲等(2009)运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东北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的动力机制;卢宁利用山东省及临海7市的GDP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测度了山东省临海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程度;赵亚萍(2012)综合采用相关分析和产值贡献率,计算了山东省海陆经济的关联性,发现山东省海洋经济对腹地的拉动作用巨大,海陆产业结构正逐步走向协调。 此外,朱凌建立分类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沿海地区海陆一体化建设类型进行区域划分;韩增林等(2011)通过计算城市流强度值,揭示辽宁沿海城市与内陆腹地的空间联系,曹可(2012)采用DEA方法对辽宁省海陆产业协同效率进行评价;刘伟光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辽宁省海陆产业系统的协同突发性耳聋咋回事呢演进效应;高扬(2013)运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分析了环渤海的海陆经济能力结构并构建了评价体系。此外,还有学者运用结构分析、贡献率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层次分析、演变过程分析、弹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陆一体化问题。 四、海陆污染一体化防控及可持续发展 国内学者对于海洋污染、海岸带管理、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研究,也提出了海陆一体化措施,以期实现海洋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除了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开发,海陆一体化还是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去妊娠纹最好的方法续发展等的手段、原则和方式,如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近岸海域污 武当山——天下第一山染防治、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协调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发展、海岸带综合管理[ 67]等。 其中,曲丽梅、丛丕福认为,营口市虽然海洋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但海洋意识淡薄、缺乏宏观指导,存在无序、无度、无偿用海现象,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海陆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达到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的目标;王茂军等认为,近岸海域作为海陆交互的复合带,其污染的防治应从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构建海陆一体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化调控模式;盖美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通过近岸海域水环境与陆域社会经济的海陆一体化方式,进行调控近岸海域污染,实现海岸带地区的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董健认为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运行机制应包括海岸带协调机制、海陆一体化开发机制等;傅秀梅认为我国近海生物资源的利用、管理和保护,必须遵循海陆一体化原则;徐同道认为连云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港口建设,实现港城资源一体化达到海陆一体化发展;于淑文认为我国近海区域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必须加强“海陆联动”。 五、研究述评 海陆一体化的研究丰富了中国海洋经济理论,同时,海陆一体化研究对于我国海洋经济政策的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海陆一体化、海岸带综合治理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逐渐成为海洋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但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对海陆一体化的研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加强 知网里面可查的第一篇关于海陆一体化的论文是1996年发表的《我国海洋经济展望与推进对策探讨》,可见中国海陆一体化研究最早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海陆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同海洋战略政策相伴而生。文献统计表明,中国海陆一体化的研究可分为:1997―2006年分散、零星研究阶段;2007年受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影响,随着海洋开发强度增大,对海洋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陆一体化研究步入起步期。 目前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仍然是早期的几篇关于概念、内涵的探讨,对海陆一体化规律的认识不够,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也明显不足。理论研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对不足,从研究成果的数量上来看,研究样本322篇,不足海洋经济文献的1.5%,且研究过程中重应用、轻理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对照统计的文献来源期刊,发现《海洋开发与管理》载文量最多(13篇),而该刊不在CSSCI之列,无论在经济学、地理学还是海洋科学期刊中,都属于低影响因子之列,相关研究仅有较少高层次文献发表在海洋通报、经济地理等较高影响因子刊物。理论研究的不足造成目前中国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滞后、范畴概念模糊不清、理论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二)研究内容分散且以实证为主,研究不成系统 目前的研究成果往往从单一角度研究单个地区的现实问题,没有进行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总体把握。从内容上看,多数是从海洋产业、陆地产业、海陆协调发展、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等角度出发,研究领域较为分散和片面,缺乏区域经济统筹的角度,系统全面的研究很少,造成当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定,研究缺乏体系性、前瞻性和战略性。 研究不成体系还体现在研究的核心作者所在单位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从研究成果的作者所在单位分析,目前发文数量较多的是国家海洋局(8篇)、辽宁师范大学(8篇)、中国海洋大学(8篇)、广东海洋大学(6篇)、山东社会科学院(6篇)、中共福州市委党校(5篇)。研究作者所在单位发文数量较少,显示中国研究海陆一体化的核心作者所在单位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不足。 (三)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 中国目前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大多是基于地区的定性分析,以某一区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海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出海陆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关举措及政策建议。定量研究较少,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海陆产业经济关联问题,可喜的是2010年以来,定量研究的比重开始增大,且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但是对于海陆一体化系统定量研究仍然较少,定量研究的方法总体来看也比较单一。 此外,对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传统产业的研究较多,对于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研究较为缺乏,忽略了海洋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大多研究未能将海洋经济系统和陆地经济系统作为二元经济结构进行深入、系统、全方面、定量化的研究,缺乏海陆互动的视角研究开发海洋的意识。 众所周知,海洋经济是陆域经济向海洋的拓展和延伸,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往往同属于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然而,海陆产业之间互动机制不成熟,既制约着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未能有效促进陆域经济的增长。全球传统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已经导致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未来将会出现新的产业革命范式,而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应该遵循新产业革经常犯困警惕8种重病找上你!命的路径,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具有新的思路和模式。
页:
[1]